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 正文

生活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笑风云2023-03-02 14:29:01生活276

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是个连名字也没有的人,“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他只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和二十四回书里出现。

他的生活平庸。他自食其力,靠卖烧饼度日。当时有一个大户人家,员外喜欢潘金莲,但是潘金莲不从。员外为了泄愤,倒赔些嫁妆,不要武大一文钱,把潘金莲白白地嫁与他。这种不相称的婚姻,对武大和潘金莲来说,都是意外的,是不合理的生活对他们的捉弄。当时他们周围一些人对他们的婚姻的看法是,“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不相称的婚姻,自然不会有好结果的。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第1张


武大“懦弱本分”,正直诚实,希望过着平稳的劳动的生活,但潘金莲“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便招蜂惹蝶。武大在清河县住不下去了,只好搬来阳谷县。在阳谷县虽然遇上了分别多年的兄弟武松。这个远近闻名的打虎英雄,其实可以做武大的保护人。但生活都是复杂的,它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潘金莲看见一表人材的武松,更加产生对武大的不满。她萌起对武松的爱慕感情,被武松严辞痛斥。之后,在王婆的撮合下,潘金莲与暴发户西门庆勾搭上了。缺乏自卫能力的武大,对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行径十分气愤,不顾一切前去捉奸,结果被西门庆踢成重伤,接着被**淫妇合谋毒死。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剧的一生。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第2张


武大郎在《水浒传》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作者所以把他写成为对生活的压迫采取逆来顺受的弱者,主要的是为了烘托武松这个生活中的强者。你看,由于武大郎被害死,使武松在阳谷县大显英豪,“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他先杀潘金莲,后摔西门庆。接着下去是“威震安乎寨”,“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继而上二龙山“落草”,演出了一出出使人惊心动魄的场景。武松这个敢打天下不平的刚强铁汉,在那个受欺压不敢吱一声的武大面前,显得更加威风凛凛,咄咄逼人。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第3张


《水浒传》的作者在写武大这个微不足道的人物时,并不是漠然置之,而在描述他悲剧命运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深切的同情,对他为人处世的一些好品行给以充分的肯定。

武大郎本分厚道。他听潘金莲说为隔壁王婆做衣裳,吃了王婆的酒饭时便说道:

“阿呀!不要吃他的,我们也有央及他处。他便央你做得件把衣裳,你便自归来吃些点心,不值得搅恼他。你明日倘或再去做时,带了些钱在身边,也买些酒食与他回礼。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他若是不肯要你还礼时,你便只是拿了家来,做去还他。”

这话说得通情达理,与人为善。与王婆那种以邻为壑一心只想算计别人的恶劣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潘金莲倾心于武松,遭到拒绝,恼羞成怒,在武大郎面前说武松如何调戏她。武大郎压根不相信。他说:“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从来老实。”武松去东京前嘱咐他卖炊饼要“迟出早归”,以免发生意外的祸事,他认为这是“金子言语”,无论潘金莲怎样辱骂,他照做不误。他与武松这样真挚的感情,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很难得的。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第4张


像武大郎这样一个心地善良守本分的人,都不为社会所容,使人分外地感到**淫妇的可恶,不合理的古代社会的腐朽性。《水浒传》的作者写武大郎的善良厚道,使人更憎恨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等丑类。

武大郎在《水浒传》里着墨不多,但他的悲剧命运却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并历来为人们所同情。民间流行着这样的歇后语:

“武大郎卖炊饼——晚出早归。”

“武大郎叫——松人到家了,”

“武大郎捉奸——反被害了性命。”

“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引以为教训。一些民间艺人,对武大郎总是深表同情。他们极力去表现武大郎的忠厚老实的品质。以前京剧中有—出叫武大娶亲的戏。潘金莲在洞房的时候,被揭去了头巾,才发现自己所嫁的丈夫是一个只够自己裙角高的矮子,惊得半天方才哭出声来。“武大也愣住了,知道她不愿嫁他,劝她说:‘别哭。你听我说,我是做小买卖的,自己糊口还不够,哪来钱娶亲,这都是张大户逼着要我娶你的,你不愿,让我再送你回张家去。’潘金莲一想,宁愿嫁给武大,也不愿再回张家。张大户逼我做小,我不愿,所以才下这毒计,我要是回去,不是正中了他的下怀吗?再看看武大,虽然丑陋,为人倒挺诚实的,咬咬牙,认了命了。”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第5张


在一本叫《武松演义》的新改编的评话里,武大郎被描写得更为亲切动人。他一手把武松拉扯大,武松离家几年,他日日夜夜地记挂他,哭也哭了好几场。在谷阳县的“虎会”上见到自己的兄弟,何等高兴。以下的与武松团聚、分别、被害的故事,虽与《水浒传》大体相同,但对武大郎的许多细节描写,却是很感人的。

武大毕竟是个弱者,他逆来顺受之类的懦怯行为,是不足为训的。

“武大郎卖豆腐——人熊货软。”

“武大郎卖甲鱼——什么人卖什么货。”

"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武大郎上墙上——上不去下不来。”

“武大郎耍杠子——人松家伙笨。”

“武大郎跳井—一松人到底了:”

“武大郎的扁担——不长不短。”

“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

“武大郎的炮仗——放不得。”

“武大郎唱曲子——从来没听过这个调儿。”

"武大郎逗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

“武大郎开店——伙计没有一个是高手。”

这是人们对武大郎身上的弱点的揶揄。这里面也夹杂了对他的生理缺陷的嘲弄,这是不可取的。

武大郎卖烧饼歇后语(不吃饽饽争口气)  第6张


武大郎这个《水浒传》里的小小配角,引起了人们如此广泛的注意和兴趣,这说明《水浒传》的作者,对于小人物的塑造与对英雄人物一样重视,一样下工夫,因而同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