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摸鱼儿辛弃疾原文(摸鱼儿原文及翻译注释)

可樂泡飯2023-03-11 14:28:02文化168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辛弃疾原文(摸鱼儿原文及翻译注释)  第1张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天,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好友王正之设宴为他饯行。面对朋友的劝慰,看到明媚的春光,作者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长期被朝廷闲置,频繁地调来调去,自己光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因而万分感慨地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国事的忧虑和不得志的沉重而烦闷心情。

四季之中,春秋最易撩动人的情思,所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多有伤春怀秋之作。辛弃疾的这首词,时值暮春之际,朋友置酒相送,看到风雨阵阵,落红满地,想到国事飘摇,自己前途渺茫,不由感怀万端,于是由春景触动春情,有感而发,把词人的忧愤、伤感、哀愁、焦虑、苦闷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摸鱼儿辛弃疾原文(摸鱼儿原文及翻译注释)  第2张


词之上片,以“春景”入笔,表达了诗人惜春、留春、怨春的动态心理变化,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惆怅伤感和哀愁失落的心绪。开篇一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以简洁的语言绘出一幅哀景。风雨催春归,春景不胜风雨,而接连的风雨就更让春不堪承受,所以春便早早地归去了。这一句表面上是写春景的破败,实际上则是对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匆匆”二字,表面上是写春的脚步匆匆,更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岁月流逝,年龄徒长而功业无成的愤懑之情,一语双关,表意深刻,为后文的进一步抒情打下了基础。“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如果说前面的惜春之情的表达还是含蓄的,那么这一句就是直抒胸臆了。表达惜春之情更上层楼,那么作者为什么惜春呢?春夏秋冬,自然规律,显然作者不是惜的季节的春,而是借惜春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怀。“一年之计在于春”,于人而言,人生的春天是人生的青壮年,一个人要成就功名、建功立业,也必须在自己人生的春天设法达成。否则,年华老去,就只会留下遗憾和伤感了。作者的惜春之情是作者希望在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岁月里大有作为,建功立业。

可是现实呢,“何况落红无数”。自己虚度了光阴,理想抱负都成了泡影,所以作者只有怅惘和伤心了。“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写留春,作者用“天涯芳草”阻住归路的想象,来表达留春的感情。作者是希望上苍能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能赋予自己更大的能力,好让自己去完成夙愿。但是春是不可留的,春终究要归去,所以作者不免要怨春了:“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春天你怎么不回答我的请求呢!看来只有屋檐下蜘蛛网能粘住纷飞的柳絮,殷勤地挽留住春天。“画檐蛛网”在这里是暗指议和派秦桧之流,“惹飞絮”指的是他们对金的妥协献媚的无耻行为。这几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君臣的怨恨以及对国事危急的忧虑。上片,构思巧妙,托物寄兴,写景言情抒怀,浑然一体。惜春、留春、怨春的情感表达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合乎逻辑。

摸鱼儿辛弃疾原文(摸鱼儿原文及翻译注释)  第3张


词之下片,通过几个典故的运用,表现了作者被压抑的苦闷,和对统治者消极抗金的不满。“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长门事”是用汉代陈阿娇的典故。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皇后,最初夫妻的感情很好,后来汉武帝不喜欢她,迁她别居于长门宫。陈阿娇听说司马相如善于写赋,就送他百两黄金,请他作赋。司马相如为她写了篇《长门赋》。汉武帝读了这篇赋后,非常感动,便和陈皇后和好如初。“蛾眉曾有人妒”,屈原《离骚》中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句是说自己无望再被朝廷重用,而不被重用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嫉妒自己。“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即使我用千金买到司马相如的文章也不起什么作用的,我的满怀愁苦又向谁去倾诉呢?抒发了作者对不被理解和重用的抱怨。“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一句“君莫舞”在此处一顿,“君”的所指比较丰富,主要是指以献媚取宠、擅权朝廷、投降卖国的秦桧之流,又暗指被架空、不了解实情、懦弱无能的宋孝宗,和那些不问国事苟且偷生的平庸之辈,还指霸占了南宋国土,气焰甚嚣尘上的金军将士。你们不要嚣张,你们不要得意忘形,你们不要窃喜,像历史上的红极一时,炙手可热的赵飞燕、杨玉环也早已化为尘埃了,你们有什么可张狂的呢。你们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是匆忙世界中的过客,最终也会化为尘土,烟消云散的。作者对宵小的警告和蔑视,对国事糜烂的心痛之情溢于言表。“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几句写出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忧国之情。以斜阳烟柳,一片惨淡迷离,暗示国家前途的危险,但仍以劝慰之语作结,既是对朋友的赠语,又是对自己的暗示和提醒,同时,也照应了送别的场景。

和辛弃疾同时代的另一个词人王观也写过一首著名的惜春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首词也写得情致绵绵,读者朋友不妨把这两首词对比着来欣赏,对古人惜春恋春之情怀的认识可能会更深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