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曲江杜甫翻译(杜甫的曲江二首全诗解析)

可樂泡飯2023-03-12 14:03:01文化166

曲江二首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杜甫翻译(杜甫的曲江二首全诗解析)  第1张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暮春。当时唐军已收复长安,唐肃宗与朝中文武回到京城,杜甫仍任左拾遗。安史之乱正渐渐平息,但这场浩劫给曲江带来的伤害仍然历历在目。时值宦官李辅国擅权,杜甫被视为异己,受到排斥,因而心情极为烦闷,于是便借此诗伤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人事无常,不必为荣辱穷达所累。诗人通过曲江的萧条,想起唐王朝的沧桑变化;通过对曲江往日秀美风景的回忆,联想到唐王朝昔日的辉煌繁华,引发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思考。《曲江》二首,融入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表现的是诗人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愁苦心情。

第一首,写诗人于曲江饮酒赏花时看到的景象。“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写出了诗人眼中的曲江春色,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移情于景,看到眼前花飞花谢,自然悲从中来,仿佛春光正是由一瓣一瓣的花朵连缀而成,每落下一片花儿,春色就要退去一分。经历了寒冷漫长的冬天,好不容易盼到了春暖花开,而落英缤纷、万点飘零的景象又让人感觉到春天逐渐离去,不由得更使人心生忧烦。“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由于诗人惜春,不愿意看着枝上飘落的花儿带着春天远去,于是不怕酒多伤身,情不自禁地一杯复一杯,企图借酒消愁。“经眼”,眼看着。“伤多酒”,过量饮酒有伤身体。由此可见,诗人的愁苦伴随着春天的残花易落,故借酒以消愁。“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诗人的笔触由写景转到写和人相关的事。诗人的目光随着花瓣的飘落移到江面上,看到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成了翡翠鸟穴,人去楼空,好不凄凉!花园边原来雄踞高冢前的石雕麒麟倒卧于地,显得寂寞凄冷!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写出安史之乱前后曲江的变化,曲江昔日的盛况,一去难返,而呈现出荒凉、败落的景象。由此可见安禄山叛乱之后,曲江往日的盛况还远没有恢复。“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是诗人触景伤情,自然引发出的无限感慨。我仔细推敲宇宙万物的道理,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诗人在这里所说的“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绊此身的“浮名”指八品上左拾遗的谏官。杜甫因为疏救房,触怒了肃宗被疏远,作为谏官其意见不被采纳,还隐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在这一首诗中,诗人由写惜花伤春,到写人事的兴衰,体现的是诗人关心国事的情怀;借酒消愁也好,及时行乐也罢,反映了诗人愿意为国效力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并非真正的消极避世。

这首诗深沉蕴藉而又余味无穷。全诗结构精巧,描写出神入化。而诗的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名绊此身”而来。

首句“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是说诗人上朝归来,天天要典当春衣以换酒消愁,虽然生活困窘,却每天都过着不醉不归的落魄生活。而典当春衣换酒买醉的结果却是“酒债寻常行处有”。这里的“寻常行处”,包含了曲江,又不只局限于曲江。诗人信步来到曲江,那就在曲江边上开怀畅饮;行至别处,就在别处呼酒买醉。没钱了,就典当春衣买酒呼醉,由买到赊,处处欠下“酒债”。诗人之所以这样做,只为一个原因,那就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慨叹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倏然而逝,犹如这大好的春光稍纵即逝,所以觉得应该整日纵酒,尽情欢笑。接着诗人又做了进一步的叙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写出曲江岸边的景色。通过刻画蝴蝶、蜻蜓飞舞的情态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这两句诗描写细腻生动传神,情感丰沛,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面对这恬静、美好的春色,诗人寄语春光:“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以直白的形式写出了诗人挽留春光的急切心情。诗人在这里借物抒情,以情驭物,无论是诗人的赏花玩景,还是及时行乐,实际上是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喟,由外在的自然景观,变成了内在的心灵需求,成为了一个既能引发无边愁绪又能暂给自己心灵慰藉的象征符号。

全诗内蕴丰富,描写情景交融,景中含情,体现了杜诗“神余象外”写作特点,是杜甫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曲江杜甫翻译(杜甫的曲江二首全诗解析)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