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可樂泡飯2023-03-24 14:08:02文化265

迟子建,女,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她的父亲希望她像曹子建那样富有文采,所以取名“子建”,现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母亲李晓荣,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父亲迟泽风,曾任黑龙江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1985 年冬季病逝。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委书记,2002年车祸去世。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张

迟子建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3年,迟子建凭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荣获“庄重文文学奖”。1996年,迟子建凭借《雾月牛栏》摘取了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奖。1998年,34岁的迟子建,在故乡和塔河县委书记黄世君结婚。2000年,迟子建凭《清水洗尘》再获“鲁迅文学奖”。2007年,迟子建凭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2009年,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迟子建凭借《白雪乌鸦》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2018年,迟子建小说《候鸟的勇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2张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精神。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3张

1.《额尔古纳河右岸》(2005)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4张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迟子建看到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看完这篇文章后,迟子建决定动笔写作这个民族的历史。

《额尔古纳河右岸》充盈着丰厚的生态意蕴: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灵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的自然天性的礼赞与颂扬,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生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与畅想。

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它们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清晨”中就这样叙述:“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是迟子建与自然的平等的友善。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5张

2.《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008)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曾获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迟子建因此成为中国首位三夺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家。书中讲述原本生活在甜蜜爱巢中的女主人公,却突遭不幸,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无限哀痛的她挣扎着走出去,想去追寻丈夫的灵魂。不料,却跌进了无边哀伤的海洋,一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污浊的小镇———乌塘。这里密布着死亡的阴云;闹市中充斥着无数的鬼故事;深巷里回荡着人间最凄凉的悲歌;男矿工家里浑然不知地供养着专程来“嫁死”的老婆;冰柜里藏匿着不能入土为安的丈夫的死尸。这些骇人听闻的悲惨世事,令女主人公打着寒战逃到三山湖。在那里,她遇到了失去母爱、遍体哀伤的男孩云领。女主人公在目睹了人间的种种不幸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变故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而弱化了的哀伤又在大自然月光和清风的抚慰中,涤荡而去。于是,她终于走出了哀伤的牢笼。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6张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近距离地感受芸芸众生中种种彻骨哀痛,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平民生存困境一往情深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2002年丈夫的离世,使迟子建沉溺在悲痛中,但她把这种感情注入了小说创作当中,“我用的是第一人称写,第一句话也完全是我当时的心境,就是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因为当时不想让谁来安慰我,我只想把过往的情感生活,用这部小说做一个纪念,也是纪念我的爱人。”迟子建说,她的爱人去世时,她几乎不出门,一直待在家里。当她看到新闻报道的矿难后, “虽然我沉浸在丧夫的伤痛当中,但我意识到生活对那些矿难遇难者的家属是那么的不公平,即使在哀痛面前,她们还面临着赔偿官司。”“我可以衣食无忧地在被窝中怀念我的爱人,但那些女人连怀想的心境,生活都没有给予她们,她们想要的是怎么样生存下去,怎么样拿到赔偿,当这些东西完成以后,她们还要面临着那种情感的空虚、生活上的贫困、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那种焦虑。”迟子建说,这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哀痛,在这些女人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踏出了一行明显的脚印,……在命运相济而又态度迥异的女性人物里,作者向我们推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悲剧,而是在寻觅悲剧背后的原因。天灾、人祸以及它的难以逆料和无法克服。比起简单的描写底层生活的小说,迟子建显然超越了表象的痛苦,直抵命运的本质。”——谢冕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7张

3.《群山之巅》(2015)

小说构建了一个地处北国边陲、群山之巅,由各路移民组建而成的当代小镇龙盏镇,创造了一群生活在山林之中的当代边民。小说从一桩轰动全镇的杀人强奸案——辛欣来弑母强暴小矮人安雪儿写起,到辛欣来被抓捕归案并被执行死刑为止。围绕这一贯穿始终的核心事件,小说一方面书写了龙盏镇在这两三年内所发生的事件,另一方面又由龙盏镇的辛家、安家、唐家三个家族的迁徙历史牵引出八十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时势更迭史以及东北开发建设的历史。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8张

《群山之巅》源自迟子建曾采访过的一位退伍老兵的经历和一位被宣传成英雄的年轻战士的事迹,2001年,迟子建下乡前往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遇见了一位在“**”时被污蔑为逃兵的老人生活窘迫,迟子建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之后又听说一名年轻战士在陪首长的客人游玩时溺亡,最终被宣传成一个英雄,这个故事唤醒了迟子建对那位老人的记忆,而这个“逃兵”和“英雄”,也唤醒了沉淀的《群山之巅》的小说素材。

小说聚焦于北中国松山地区青山县龙盏镇的边地民间,展示了时代大潮冲击下的众生相,历史和现实互相纠缠,人性善恶交织。执着于发掘民间小人物的人性之光,展开较为严厉的现实批判,捕捉乡村传统文化最后一缕光芒,是该小说的主旨所在。

“《群山之巅》没有主角,是迟子建所绘的一幅众生相。这部作品中,每一颗卑微的心都想努力活出人的样子。”

——李敬泽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9张

4.《白雪乌鸦》(2010)

小说讲述了1910年到1911年哈尔滨鼠疫大爆发期间老城傅家甸人的常生活。这是日俄战争之后东北的一个小城区,俄罗斯人、日本人和中国人杂居一城,****和文化融合渗透在五行八作的日常联系之间。这种日常联系,包括柴米油盐,包括买卖交换,包括生老病死,包括爱恨情仇。突然,鼠疫携带着浓重的死亡气息,幽灵般降临了。从老城的旅店开始,蔓延到家家户户,一座城瞬间陷入了恐慌。随着疫情的蔓延,“人的命变得比煎饼都薄”,死亡一时间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接着,整个城反而又在悲情中活泛起来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既然不可抗拒,不如安之若素,静等其变,甚至不如将日子过得更为风生水起。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0张

1910年至1911年秋冬之季的东北大鼠疫,最早出现在俄国境内,后经满洲里蔓延至哈尔滨。这场由流民捕猎旱獭引发的灾难,到了1910年底,呈现出失控状态,哈尔滨的傅家甸尤甚。《白雪乌鸦》的故事就发生在鼠疫肆虐的傅家甸,讲述几户寻常人家在鼠疫来临后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那个时期的傅家甸地区毫无生气尤如地狱一般。迟子建用她沉静而饱满的叙述,带读者走进那座灾难笼罩下的城市。沉闷混沌的日子、迷惘诡异的氛围。所有深藏的爱怨情仇,在死亡的重压下活力萌发,枝缠叶绕,难解难分。

这本书不仅是要记述历史,谱写出生命的挽歌,更多的是想通过历史的再现向读者展现出死亡之下的人性光芒,以及在灾难后的可贵生机,作者想要写出的是“死亡中的活力”。小说的名称白雪乌鸦,从字面上来说这一黑一白的两个冷色给人一副苍凉荒芜的景象。但在书中乌鸦的存在并不是厄运的象征,它是陈雪卿心中的吉祥鸟,给于晴秀带来了奶水以哺育新的生命。如此看来,谁又不能说是乌鸦带来了万物复苏的元气,唤醒了这片皑皑白雪,唤来了生机。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1张

5.《伪满洲国》(2004)

《伪满洲国》中所描述的是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从溥仪、婉容、祥贵人、福贵人等皇室成员,到胡二、杨三爷、王小二等所谓贱民;从王亭业、郑家晴到王金堂、祝兴运;从李香兰、谢子兰到慰安妇、朴善玉、杂货张,这各色人等的书写,都是从日常生活写起。作者通过记录他们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命运浮沉,来展示伪满洲国统治下的民众生活状态,并希望以此来还原、或者说论证这段历史的存在。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2张

《伪满洲国》告诉我们历史是由日复一日的生活累积而成,而主要支撑历史这座大厦的牢固基础便是亘古不变的芸芸众生。作品对历史的揭露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告诉我们这样一种事实:征服一个国家易,征服一个民族难;消灭人的肉体易,消灭人的精神难;占领的是土地,占领不了的是情感。真正牢不可破御敌于千里之外的长城建立在人的心上,这就是老百姓所代表的民间立场在历史上真正的作用和意义。它让统治者由绝望变得加倍疯狂,最终走向灭亡。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3张

6.《候鸟的勇敢》(2018)

这部小说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既触及东北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比如,人情社会与体制迷思,又将“有情”藏匿在东北严峻的社会现实背后——红尘未了的德秀师父、老实憨厚的张黑脸,他们因孤独与善良而相拥的情感。这些人、情、心融汇到东北莽林荒野中,汇聚成迟子建的文字力量。

作家手中的笔,就像是骑士手中的剑,随时可以取人性命,还好,迟子建的这支笔不像很多作家一样,写到死亡时冷冽到让人心骨发凉,迟子建的文字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让人轻松的去获取失望时仍旧让人捕捉到的光亮。

新书发布会上的迟子建,手指间夹着一朵小白花,低头认真读出后记的时候,我渴望为她和她的作品献上所有最美好最温暖的语言。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4张

7.《黄鸡白酒》(2013)

《黄鸡白酒》是一部充满爱意与温暖的小说。小说主人翁春婆婆的爱情和婚姻虽然于不幸中透出忧伤,但迟子建在讲述时,却通过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坦然、淡定、乐观和幽默,最大程度上遮蔽了生活本相中的困厄与不幸。看透了人间悲欢离合的春婆婆,和玉门街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洋溢着普通人物相互的真诚与朴实,这种街坊之情、俗世之爱,让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得自在与快乐,牵出一个个世俗而素朴、苍凉而温暖的感人故事……

黄鸡白酒,烟火人间,迟子建笔下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她的人与事笼罩其间。那些市井小民,田父野叟,他们的欣然喜,他们的油然乐,仿佛是平凡琐碎生活中最质朴温暖的注脚,就连他们的不幸与哀愁,苍凉之中也分明带着几分温柔婉转之意。

迟子建并没有给小说赋予太多思想性的任务,读起来让人亲近,因为生活里其实本也就不需要太多思想。但是,生活的确需要有一股子劲,迟子建的小说最让人感动的,恰恰是因为有这股子劲。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5张

8.《晚安玫瑰》(2013)

《晚安玫瑰》以哈尔滨为背景,是迟子建转向都市生活的一个作品。讲了哈尔滨的另一段历史——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的故事。小说以主人公赵小娥经历的三个房东,三次恋爱以及坎坷的身世为主线,又以另外两个女人黄薇娜与吉莲娜的故事为辅,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

迟子建痛彻地感受到:“现在这个社会太现实了,一切都讲求物质,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都变得特别世俗化。年轻人不知不觉间成了房奴、车奴,沦为物质的奴隶。当然,他们沦为物质奴隶,大多是被迫的,有着沉痛的现实遭遇。但不管怎样,人还是要有精神信仰的。因为做精神的奴隶,人是在为自己活着;而做物质的奴隶,很大程度是为别人活着。我当然倾向为精神而活着的人。”所以,她写下赵小娥、黄薇娜们,以其观照现代社会功利、虚浮的本相,而将自身的理想倾注在吉莲娜这样一个“为精神而活着的人”身上,使这段人生在晦暗的现实中显得格外光彩动人。

这是一本批判物欲礼赞精神生活的书。有信仰的女人美丽,有信仰的灵魂安宁、充实。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6张

9.《雾月牛栏》(1993)

小说讲述了宝坠的生父在打草时,因被毒蛇咬伤而丧了命。于是继父走进了他和母亲的生活。在一个雾月的夜晚,继父与母亲在大雾的包裹下尽情欢愉时,却被半夜醒来的宝坠看见了。这一幕,特别是第二天面对宝坠对夜晚所见的坦率直言,继父感到了巨大的羞辱,竟恼羞成怒,失手打了宝坠一拳。宝坠的头磕在牛栏上,这个聪明活泼的继子从此沦为一个智障儿童。继父懊悔难当,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赎罪之路。宝坠虽然什么也记不得,却本能地对那屋子和人心怀惧怕,从此再不回屋子里睡觉,不再和人住在一起。在接下来的八年中,继父深受良心的煎熬,在自责与忏悔中失去了自我。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继子宝坠,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爱都倾注于这个“不懂人事”的孩子身上。然而,这些努力却始终没能换回宝坠的回应,反而对妻子和女儿的心灵造成了伤害。最终继父含憾而终,但他的死却换来了宝坠和整个家庭的新生。

在20世纪末,出现了时尚写作的热潮,时尚写作因为和方兴未艾的网络写作合流,对短篇小说写作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一些名作家的创作也慢慢洗落铅华回归本色的写作。其中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在反映人性的深刻和多样方面,叙述平实,起承转合,自然精致。

《雾月牛栏》中,迟子建以其细腻的笔触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人性被缚的悲剧,但悲剧中又孕育着希望。继父的死将人性的枷锁砸碎,母亲和雪儿继承了继父的爱,并纠正了其中的扭曲因素,使爱变得正常,给人温暖的感觉,而这样的爱也得到了宝坠的回应。雾月过去,牛犊的茁壮成长带来无限生机,也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7张

10.《清水洗尘》(2001)

《清水洗尘》是迟子建的一部短篇小说。书中讲诉了一个13岁的小男孩天灶,在年关洗澡时给家人烧水,他的奶奶、妹妹、母亲、父亲先后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妇找天灶的父亲帮忙补澡盆事,以前天灶总是用家人洗过的水洗,可这回他执意自己要用一盆清水洗浴,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

《清水洗尘》的故事与作者童年生活的经历有关。在大兴安岭的小山村,每到腊月二十七,作者就要“放水”,所谓“放水”,就是洗澡。一家人都要在这一天洗个澡,辞旧迎新。因为那晚家人都要洗澡,烧热水比较麻烦,所以有的时候,作者这些小孩子,就得用大人洗过的洗澡水洗澡。而任何一个小孩子,都特别渴望着能独享一盆清水。这样,便有了《清水洗尘》这篇小说。

《清水洗尘》中以一种舒缓的笔调充满温情地描写大千世界之中的凡俗人生,在普通人的生活情状的真实描绘中,流露出纯真善良的情怀。诗意而温暖是作家迟子建的作品给读者营造出的令人异常流连的氛围。

迟子建的作品(迟子建十部代表性的小说)  第1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