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 正文

生活

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老师)

笑风云2023-03-03 14:31:02生活142

我对“老师”这个称呼的定义,可能比较宽泛,我觉得每一个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费解,我们稍后具体讨论。

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于老师的定义,基本是从职业上来说的,但是还有很多那些没有“老师”的头衔,但是对我们同样帮助非常大的人。

人的一生,大概会经历十种类型的老师。

第一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是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还抚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更是对我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这不仅仅是血缘和遗传,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第二种:给我们启蒙的老师们,不管是上幼儿园还是正式的开始上学,老师们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第三种:那些教会我们知识,也让我们懂得,成长不仅有喜悦,更有痛苦的老师们。成长就意味着突破,突破原有的局限,突破原有的认知,突破原有的平静,他们教会我们在挫败中成长,在逆境中奋进,在困境中砥砺我们的品格。

第四种:那些教会了我们谋生的手艺的人。我们在学校中的学习,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真正的走入社会,还有很多让我们学到了谋生的手艺的人,可能是一项具体的技能,也可能是教给了我们做事的方法,让我们开窍的人。

第五种:那些让我们经历磨难的人。这里可能有我们痛恨的人,他们可能给你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给了你很大伤害的人。这些人可能打破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想象,这些经历,有些时候是无妄之灾,有些时候是因为我们一些不经意的举动,而别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记忆极其深刻的教训的人。他们打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想象,但是,却让我们能够更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第六种:那些在我们困境中拉了我们一把的人,这里既有那些给我们提供了机会,给予了我们物质、经济等方面帮助的人,更有那些在精神上给予我们点拨的人,让我们能够突破原有的局限和格局,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的人。

第七种:我们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们重新开始成长。我一直在说,我们的孩子,其实是让我们又重新开始学会了成长,然后和他们一起成长。

第八种:那些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的人。我们一生中会遇到数不清的,各种各种的人,我们既需要朋友,也就是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也需要那些教会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的人。我一直说,不同的文化,其实就是看待这个世界不同的视角和方式,而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人、很多事情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只有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才更能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与这个社会相处,与自己相处,而不是钻进自己的牛角尖,只会用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那我们能够拥有的就是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冲突。

第九种:那些我们未曾谋面,但是却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启示的人。这里既有现代发达的信息传播手段,那些互联网账号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给予了我们教益的人,更有那些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哲们。

第十种,就是庄子所说的大宗师,也就是大自然。

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老师)  第1张



前边的文章里提到过,中国的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师道文化

中华民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视教育的民族了,中华民族的有一条重要的美德就是尊师重道。如果大家去思考一下,会发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师道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儒家不用单独说,孔老夫子被尊奉为万世师表,其他诸子也都很讲究师道传承,哪怕是像法家、墨家这些讲求实用的诸子门,更不用说那些以传承技艺为主的中医、工匠等老行当,都无一例外的讲究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古代祭拜的顺序是天地君亲师其实天地也是师,是最根本的师。庄子的大宗师,就是要让大家以自然为师,以天地为师,老子就更不用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前边的文章里单独讲过,这里直接复制过来吧,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师道文化: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可以说是”类象文化“,就是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从对自然界的观察中总结规律,用于规范人类社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这里既有对大自然的崇拜,又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样,我们把人文和天文并列,把天地人称为三才,一方面既说明了人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模仿,应该是从天文学开始的:天文学,”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明·顾炎武)。天文和人文的概念的出处很可能就来自《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的象辞)。

刚柔交错,天文也。这里的刚柔交错是指阴阳迭运、刚柔交错的自然变化过程与法则,包括了天地生成的过程和运行的规律,这才是天文学。

文明以止,人文也。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文明以止。贲卦:上艮为山,为止。下卦为火,为文明。这里的文明以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文明是对人的约束和束缚,这个约束既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的规范。



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老师)  第2张



说完了我们一生要经历的十种老师,我们再来谈谈教育、教师

不知道一提到教育、教师、老师,这些词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

可能是孔老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恭,

也可能是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豪情;

也有可能是要求全文背诵的韩愈的《师说》

也有可能是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或者还是,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警示

抑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


中国的尊师重道的传统由来已久,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很多尊师重道的故事。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孔老夫子被后世那么敬仰,这其中当然有后代封建王朝的现实需要,但是孔老夫子把原本只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教育推向了平民社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启了中国教育和文明的新篇章,哪一项都对得起万世师表的称呼。

而《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只有1200多字的《学记》比西方《大教学论》早了1700多年,《学记》中阐述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臧息相辅、启发诱导,也就是善喻的原则,以及及时施教等原则,依然普遍适用。

同样,家风、家训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教育的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历代一个个优秀的家族,人才辈出,家风家训的教育不仅仅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让后代们学会安身立命、以家国天下为使命,从而确保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

另外就是我们古代的师徒传承的技能教育。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重视的是批量化、流水线式的,而我们认为传统的师徒传承教育太慢,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很多人觉得光基本功就得练上几年,师父才肯指点一二的方式简直就是对人的摧残。其实,这是对学习者耐心的磨练,磨什么呢?打掉身上的那些傲气,那些不屑,这之后才能真正的沉下来心来,安心于此,真正的以此为业,不断积累精进。很多人发现,最终限制自己更进一步的,其实是基本功没有打好,基础没有打牢。

我一直在讲《管子》,其中有一篇《弟子职》,是讲稷下学宫的学子们应该如何侍奉老师的饮食起居,应该如何和同学切磋学习,这一篇是《管子》中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篇目之一,我当时就非常的好奇,后来仔细研究了译者的思路,是他觉得,这种尊师重道的传统才是中国文化不曾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愈在《师说》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这里韩愈是说当时的一种现象,其实就是一般的士大夫耻于以人为师,而工匠们却坚守师道。我们现在这种现象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三个词:谦逊、谦虚、谦卑

谦逊是一种美德,从外在表现上是一种恭谨的样子,但是很容易自欺欺人做给别人看。

谦虚是一种心态,我们都很愿意谦虚的向他人学习,但往往也只会对比我们自己强的人谦虚。

谦卑却是一种修为,而不管对方是在自己之上还是在自己之下,不论出身背景,都会放低姿态,卑不是卑微,而是处下,是真正的去发现别人身上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老师)  第3张



因为做利好书院,很多朋友称呼我为老师,我一开始非常的排斥,因为我自认为达不到做老师的标准,我一直坚持称呼大家为同学。不过,后来我慢慢的接受了,原因是,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必然是个“失败者”,就是希望你的学生都比你强,都能够超越你,这可能才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就像韩愈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借这个机会,向那些我尊敬的每一位授业的恩师,以及那些没有“老师”头衔的,给予我不同教益的老师致以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