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杨修之死观后感)

可樂泡飯2023-03-07 14:07:01文化125

犹记得《杨修之死》曾选入初中课本,那么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曹操容不下人才吗?显然不是。曹操手下人才济济,郭嘉,程煜,荀彧,贾诩,哪一个不是聪明之人呢?尤其是贾诩,他辅助张绣干掉了曹操的大儿子,侄子,爱将典韦。然而,后来张绣请求投降,曹操准许,并对二人封官赐爵。所以说杨修之死,不是死在他聪明,主要是杨修细致入微,过于聪明,把曹操的想法揣测得太清楚,老板想什么,你都知道,老板怎么放心你呢?

从人的心理角度,帝王心术来看,杨修对人的心理还是不够清楚,他没想到他的这种聪明,会导致老板的猜忌。表现欲太强,你可以知道,但你不说,说了反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汉中之战中的自作主张成了他的死亡的导火索。还有就是他参与进了世子之争,自古以来参与太子之争的人的下场分为两类:不得善终,位极人臣。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杨修之死观后感)

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这样,不能把你的聪明表现在你的言辞之中。你知道的再多,也不要随意表现。别人错了对了,只要不涉及你的利益,那也无所谓了。对错有那么重要嘛?又不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不然就会得罪人,你对了,别人不就错了嘛,错了就丢了面子,大家都要面子的嘛!看是对了显得自己知道的多,实则自己输了,输了里子。到最后周围的人都排斥你,即使你可能为他们也做了不少的事情。民间有句话说,万般好抵不过一赖。这也就是马屁精为什么能够步步高升,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虽然感觉较真有利于社会进步,但是实际上谁喜欢听不好听的话呢?你也许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这个社会大体如此,你是改变不了的,只能适应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