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兰亭集序PPT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可樂泡飯2023-02-07 14:18:01文化171
兰亭集序PPT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体会品味文中的语言,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

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树立珍惜时间、积极奋斗的价值观

【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语文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


0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品味,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感受文章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②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②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0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03

教学方法

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04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吧!


(二)知识积累

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以及关于序的体裁常识(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

2.合作探究,解决句读、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

2.自读全文,从每段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概括要点明确:

第 1、2 段:记叙宴集盛况(乐)

第 3 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痛)

第 4 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四)深入研读(教学方式:师生对话、以读促悟、情景教学、小组讨论)

1.研读第 1.2 段

老师: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第 1.2 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将他们赋诗的一句找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请对照注解来看这句话:众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尽情尽意,欢声笑语,久久不绝,以致感到人为的管弦之声亦属多余了。

教师:打开幻灯片——明·文徽明《流觞赋诗图》,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受。

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什么是是游目骋怀?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教师总结: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但这种愉悦之情仅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笔势始终从容,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的情性的体现。

2.研读第 3 段

教师:自读第 3 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中心问题。

学生:文章第 3 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教师:自读第 3 段,了解作者心境变化,在谈论到生死问题时,作者的情感为何会由“乐”转而为“痛”呢?

(学生立足文本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归纳)

3.研读第 4 段

①学生齐读第 4 段,思考:“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②讨论:此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因何而“悲”?

(五)品味语言

教师: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露,对此如何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05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乐(游玩盛会)

痛(生命短暂) 积极的人生态度

悲(时代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