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懂 - 一站式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权威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化

题西林壁诗意全解(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

可樂泡飯2022-12-21 14:17:01文化295
题西林壁诗意全解(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


《东坡七集》、“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均有收录。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rǔ)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zhān)、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luán)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词解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原文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自身就处在这庐山之中。

【实战演练】

古诗前两句好在哪里?

答:前两句写了从横、侧不同的角度,处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